幸好张首长十分慷慨,将大世界里的空铺面暂借款了一间给他们生产。
除了提供过渡房,元老的关怀简直是“无微不至”:银行贷款采购支出专门指定了供应商,比如装修和营造工程就全部是德隆介绍得整个广州知道澳洲人是怎么修房子装修的木柜着实不多比如这地砖、瓷砖的切割和铺设,全广州也只有两三家和大世界、紫记有往的木柜能做,既然德隆愿意指定,张家父子也乐得简单。
除了建筑承包商,设备也是要从临高订货,三二去的,这笔贷款倒是一点都不富裕。
“这笔贷款数目可真真不”张毓有些担心,“虽说年利只有18,可是我总怕有个万一”
其实他还有点疑惑,因为这贷款他其实一两银子也没见到:德隆给他的是一本叫做支票本,类似经折一样的东西,承包商做完一项活,张毓的爹就按照事先的“合同”文上的数字填写上去,签上名撕下就算是付钱了。
张家这样的小市民阶层虽然平日里自然是接触不到票据,但是大概也知道这类东西,只不过他们手里的澳洲票据上的钱的单位不是“两”,不是“文”,而是“元”。
若说“元”,广州百姓多少知道一点“澳洲流通券”的概念,张毓自然也是知道的,便怀疑这是不是澳洲人的“流通券”。
是不是流通券倒是问题不大,因为承包商、供货商都收了支票,只是这将如何偿还贷款却成了问题广州哪里得流通券呢?再说一两银子兑多少流通券,张毓也完全心中无数。
“你也知道澳洲人不,首长们最是喜欢大工厂,讨厌小作坊的,这本钱自然要大。不过首长们既然把你们家拿作示范
第一百六十四节 公务员招考(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