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酸,形状不得不寒,肚肠不得不腐。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这是他南下之前刚刚写好的科目制总论这一章里的文字,而刘大府的演讲稿中居然一字不差地引用了心有灵犀?别见鬼了那么,刘大府是如何知道这段文字呢?张岱可是真的很确定自己没把这几章给别人看过。
    反复仔细看,这已经是第三遍了,张岱感觉自己又看出了些门道。这篇文章是某位被假髡官员雇佣的幕僚先生以“仰慕”之名“拜读”,然后求抄录一份而得到的手抄稿,所以有些东西要仔细看才能看出。
    显而易见的是这句“被引用”的话,前面一段里已经用“澳洲话”,髡人又称为“新话”的文字写过一次了,这句“引用”再一遍,便就重复了。但翻看,比对字迹,这段应该和前面几个地方一样,应该是那个假髡官员写在言稿的行间空隙里记的小句子。只不过前面刚开始几页那人誊抄时很注意,凡是这种加注的,都换了个字体抄写,而到后面,很明显是加注的文字却没有换字体,想是抄的人写累了,懒得动心思了。那么这段“引用”过加注的文字,到底是那个假髡官员写的,还是刘大府在大会上演讲时说的呢?张岱想了想,应该还是刘大府说的,因为那个假髡官员明显文化水平不够,比如前面标明的一段加注,窦太后的窦字太难,直接写做了“豆老太”
    这段竟不是先就拟好的文字,却是刘大府临场脱口而出的莫非,真有心有灵犀这种事?
    如果不是那么这梁家只怕早就被髡贼渗透得像筛子似的了!若这段文字是从自己这里,那必然是髡人收买或者勾引了梁家的家仆,翻看了自己的文稿。而且这家仆必然还身份不低,因
二百二十五节 对比强烈(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