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这般不堪?不禁又生了一丝悲意。
“先生但说无妨,是否与生民有益,公道自在人心,区区又岂会胡搅蛮缠!”张岱应的话语不禁有些带着火气。
“市井百姓生养多艰”刘三对答时不自觉地也吊起了袋子,嘴上接得顺溜,心里却有些别扭了起。“对大多数平民百姓说,小孩子养大着实不易,不说各种意外,只是一阵风、一口凉水,便能夺了一个孩子的性命。因而不得不往多了生,说是多子多福,实际上不过是盼着多生几个,夭折夭折去,总能活下几个。”刘三先评论了一下当前社会的现状。
张岱虽然是富贵公子,但也并非对中下层社会毫无认识的纨绔,对着刘三说的情况一想,自家东西两房里的家仆、家生子、长短工家里,生了新儿女自然是喜事,若是与自己亲善的下人,说不得心情好的时候还赏点什么;若是折了小儿,亲善的也不过是在自己这里叹一声晦气,看看能不能从自己这里讨点烧埋银子,无论成与不成,顶多哀怨个一两天,便不再提了。平日里听闻了这些,想到的不过是“下人家又有红白事,又讨银子,忒的麻烦”。而今刘元老从医生的角度把这事情的根本血淋淋地呈现在面前,张岱再是豁达乐观之人,也有些忧郁。只是这又与那陶瓷工艺有何关系?
“活下了,养得半大不大了,也是心烦正是长身子的时候,食量涨了,身量、力气却是没涨,若是在乡间,农活重的干不了,若是在城市,这半大小子又没人愿意雇工。”刘三说到这里,又想起了偶然了兴致才翻看的元老间通传的一些社会调查实录,心中触动了一下,说出的话更带了几分真情。“家里活下的孩子多了,便就养不起了。熬大了
二百三十一节 于民生有益者(2/5)